Welcome to Asso. Prof. Rufan Zhang Group!

文章列表

Small | A Photo- and Electrochromic Dual-Responsive smart Window for Full-Day Photothermal Management

Issuing time:2025-06-12 11:13

源: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公众号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dsM4RaHVS7-iz_temkhfIg)

图片
图片

一、研究背景与目的

  1. 建筑能耗现状

    :建筑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 40%,其中超半数用于室内冷暖与照明,智能窗口作为内外能量交换的关键,可通过调节透光率降低能耗。


  2. 智能窗口分类与挑战

    :被动型(光致、热致等)零能耗但可逆性差,主动型(电致)可调控但需额外能源,如何结合两者优势是关键。


二、材料制备与结构表征

  1. 制备方法

    :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 WO₃-EG-Ag 复合薄膜,依次将 WO₃纳米颗粒与 EG、Ag NWs 混合后喷涂于 ITO 基板。


  2. 微观结构


    • EG 改善 WO₃颗粒分散性,减少薄膜致密性。
    • Ag NWs 嵌入 WO₃颗粒中,增强界面结合力。
    • 元素分布均匀,含 W、C、Ag 元素。

三、双响应性能分析

性能类型
关键数据
机制
光致变色
700 nm 调制 75.6%,1000 nm 调制 77.2%,UV 照射 10 分钟达峰值,8 小时自漂白
Ag NWs 的 LSPR 效应增强光吸收,EG 促进电子传输
电致变色
700 nm 调制 75.9%,1000 nm 调制 76.7%,循环 2000 次后电流密度衰减 33.7%
Ag NWs 补偿 EG 的低导电性,加速离子传输

四、全固态智能窗口器件

  1. 结构组成

    :WO₃-EG-Ag 薄膜 / LiClO₄-PC 固态电解质 / 普鲁士蓝(PB)电极。


  2. 四种工作模式


    • 光致变色亮冷

      :透光率 42.3%(700 nm),降低室内热量摄入。


    • 光致变色暗冷

      :透光率 6.3%(700 nm),强化隐私与降温。


    • 电致变色漂白

      :10 秒内响应,满足快速采光需求。


    • 光致变色自漂白

      :8 小时暗态恢复,匹配昼夜周期。


  3. 节能效果

    :模拟测试中,箱内温度比外表面低 6.39~11.08℃,实现阶梯式降温。


五、结论与创新

  1. 核心成果

    :制备出兼具光致与电致变色的 WO₃-EG-Ag 薄膜,集成被动与主动调节优势。


  2. 应用价值

    :四种工作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,为下一代智能窗口提供新方向。



关键问题与答案

1. 为什么 WO₃-EG-Ag 薄膜能实现双响应特性?

答案:WO₃本身具有光致和电致变色潜力,EG 作为分散剂改善 WO₃颗粒的分散性,形成氢键网络加速电子传输;Ag NWs 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(LSPR)效应增强光吸收,并作为导电通道促进电荷转移,两者协同拓宽了光响应范围和电化学活性,从而实现双响应特性。

2. 该智能窗口的四种工作模式如何实现节能?

答案


  • 光致变色亮冷

    :通过光致变色降低可见光透过率(42.3%),减少太阳热辐射进入室内,自适应降温。


  • 光致变色暗冷

    :结合光致变色与电压刺激,进一步降低透光率(6.3%),强化隔热与隐私保护。


  • 电致变色漂白

    :主动电调控快速提升透光率,满足室内采光需求,避免过度依赖人工照明。


  • 光致变色自漂白

    :暗态下 8 小时自恢复,匹配夜间无光照场景,实现零能耗调节。


3. 与单一响应智能窗口相比,双响应设计的核心优势是什么?

答案:单一电致变色窗口需持续供电,单一光致变色窗口调控被动且自漂白慢。双响应设计结合了被动光响应的自适应性(如光致变色随光照强度自动调节)和主动电响应的可控性(如电致变色快速漂白),既减少能源消耗,又能通过四种模式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,例如白天光致变色降温,夜间自漂白恢复透光,实现全天智能管理。

图解

图片
光电双响应薄膜的合成过程和微观结构。a) WO 3-EG-Ag 薄膜合成示意图。b–d) WO3、WO3-EG 和 WO 3-EG-Ag 薄膜的 SEM 图像。e) 高放大倍率 WO 3-EG-Ag 薄膜的 SEM 图像。f) WO3 纳米颗粒的 HRTEM 图像和 SAED 图谱。g) WO 3-EG-Ag 薄膜的相应元素 EDX 映射。

图片
光电双响应薄膜的成分表征。a) WO3 纳米颗粒的 XRD 图谱。b) WO3 胶片的高分辨率 W 4f XPS 光谱。c) WO3 薄膜的高分辨率 O 1s XPS 光谱。d) WO3、WO3-EG 和 WO 3-EG-Ag 薄膜的拉曼光谱。e) WO3、WO3-EG 和 WO 3-EG-Ag 薄膜的紫外-可见-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(DRS)。f) 用 Kubelka-Munk 函数计算 WO3、WO3-EG 和 WO 3-EG-Ag 薄膜的带隙图。
图片
光电双响应薄膜的 PC 特性。a,b) 不同紫外照射时间下 WO 3-EG-Ag 薄膜的相应数字图像和透射光谱。c) WO 3-EG-Ag 薄膜在自漂白过程中的原位透射光谱。d,e) WO 3-EG-Ag 薄膜在着色和漂白状态下的高分辨率 W 4f XPS 光谱。f) WO 3-EG-Ag 薄膜中光致变色着色过程示意图。
图片
光电双响应薄膜的 EC 特性。a,b) WO 3-EG-Ag 薄膜在不同电压下的相应数字图像和透射光谱。c) 1 m LiClO4/PC 电解质中 WO3、WO3-EG 和 WO 3-EG-Ag 薄膜在 50 mVs-1 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测试结果。d) WO3、WO3-EG 和 WO 3-EG-Ag 薄膜的 EIS 分析。e) WO 3-EG-Ag 薄膜的循环稳定性,在 -1 和 1 V(2000 次循环)之间的多电位步骤。
图片
a) PECSW 的结构示意图。b) 不同作模式下有效面积为 3 × 3 cm2 的 PECSW 透射光谱和相应的数码照片。c) PECSW 在自漂白过程中的原位透射光谱。d) PECSW 在 700 和 1000 nm 处的透射光谱,每 30 秒施加 -1/1 V。e) PECSW 的循环稳定性测试(每个循环由 PC 着色、EC 着色和 EC 漂白序列中的三个步骤组成)。
图片
PECSW 的 4 种工作模式和工作原理示意图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smll.202501977


图片
   



Article classification: NewsSharing & Reprinting
Share to:
Login
Login
Login by:
My Profile
leave a message
back to the top